一. 背景
行业痛点驱动
1. PRD质量层次不齐,隐含逻辑漏洞导致线上事故
2. 手工编写测试用例耗时长,且易遗漏逆向及边界场景
3. 代码改动与需求映射不透明,测试覆盖盲区频发
二. 典型痛点场景
1. 阶段 传统方式缺陷
2. PRD评审 准入标准缺失、易存在安全漏洞、难发现深层逻辑缺陷
3. 用例设计 需求→测试点转化效率低,P0/P1场景覆盖不全、易遗漏逆向及边缘用例
4. 代码变更 影响范围评估完全依赖个人经验、易出现遗漏
5. 测试执行前 缺乏自动化手段验证用例集完整性,漏测风险高
内容大纲
实战中的思考:AI是来替代人的么?AI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遇到的坑:对AI的定位问题、大模型的“幻觉”与稳定性问题、系统集成复杂度高、质量同学的抗拒心理
实战思路:
1. 需求评审
输入 PRD 文档,经大模型做语义明确性检测、逻辑漏洞扫描、资损风险识别,输出 PRD 质量报告并优化 PRD。
2. 开发与用例编写
以优化后 PRD 为输入,大模型生成用例,提取需求测试点,生成 P0/P1 参考用例,最终由 QA 产出用例集合。
3. 测试
输入 PRD、Diff 及测试用例,大模型做 PRD 和 Diff 覆盖分析,识别 P0/P1 用例缺失,生成需求改动点,输出用例补全报告后上线
4. 版本发布
上线后发布产品版本
收益:
1. PRD质量显著提升,大量缺陷扼杀在编码前
2. 测试用例书写效率提升30%-50%,确保了p0/p1核心场景100%覆盖,并能大量生成逆向、边界及异常用例
3. 有了代码Diff,100%杜绝了需求上线夹带私货,大大降低了‘改A坏B‘的概率
4. 流程标准化后,用例的高质量产出不再强依赖业务熟悉度及个人能力
听众收益
1. 认知提升:理解AI在测试中的系统化应用框架与人机协同模式
2. 方法掌握:学会“三层防护网“、”双维度验证“、”分层测试“等实战方法
3. 实操参考:获得PRD质检、用例生成、Diff分析等环节的具体做法
4. 战略价值:掌握如何通过AI实现质量左移、能力标准化与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