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场:大模型驱动的DevOps工具链
本专场聚焦探索大模型(LLM)如何深度 重塑DevOps工具链 ,解锁软件开发与运维的在 AI 智能化时代的新范式。我们将会邀请国内外各领先企业分享AI 大模型在革新需求管理、代码生成、智能测试、部署及运维 等关键环节中的前沿实践与新的突破,共同探讨LLM 能力如何深度应用到现有工具链 ,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开发生产力跃升,并对生产环境的运营质量进行持续强化。我们诚邀您来研讨最新洞见、工具创新或对未来 AI重构DevOps协同模式 的思考,一起构建 AI时代 DevOps 工具变革的新蓝图。
专场出品人:张乐
腾讯研发效能及 Al Coding 资深技术专家
目前负责服务数万人的智能化软件工程相关工具平台的设计与研发。前百度工程效率专家、前京东工程效率总监与首席架构师。长期在拥有数万人研发规模的一线互联网公司,负责研发效能提升、研发效能度量体系建设、敏捷与DevOps实践落地及工具平台研发工作。DevOps运动国内早期布道者与推动者。《研发效能宣言》发起人及主要内容起草者。著作:《软件研发效能提升实践》、《软件研发效能权威指南》;译著:《独角兽项目:数字化转型时代的开发传奇》、《价值流动:数字化场景下软件研发效能与业务敏捷的关键》。知识星球“研发效能”主理人。
樊昱伯
腾讯 产品专家
2017年加入腾讯,目前负责TAPD腾讯敏捷研发平台、WeDev研效融合平台,曾深度参与腾讯研效能变革、针对不同业务属性的项目定制解决方案,对敏捷项目管理、敏捷方法论、研发流程改进有着丰富的实践累积。
待定
待定
腾讯WeDev:研效融合互通与智能化驱动之路
面对业务广泛、形态多元的挑战,腾讯在研发效能领域确立了“融合互通+智能化”的核心路径,成功探索出一条从工具孤岛迈向智能化生态的实践方案。通过推出WeDev品牌,推动构建起“去中心化”的研效生态联盟,在统一技术底座上支持跨团队工具的灵活组合,显著降低了工程师的认知负担与使用成本。同时,借助AI技术全面赋能研发流程,提升整体研效。

内容大纲

1. 腾讯研效大数据报告与发展历程
    1.1 腾讯研效的发展
    1.2 破局之路
2. WeDev构建的研效融合互通生态
    2.1 wedev的诞生与使命
3. 以智能化AI贯穿研效工具链
    3.1 需求&项目管理
    3.2 编码实现
4. 经典实践案例
    4.1 案例1
    4.2 案例2
    4.3 案例3

刘永强
Kodem 技术总监
Kodem 技术总监,企业能效工程建设领域深耕十余年,资深 DevSecOps 专家顾问。架构师峰会,业界峰会讲师。Gradle技术认证专家、JFrog制品库认证技术专家,华为MVP。
待定
待定
面向未来的DevSecOps:Kodem 如何用AI重塑应用安全
1. AI 重构 DevSecOps:趋势与角色
2.  “安全左移”和团队现实的差距和现实挑战
3.  从“工具集合”走向“平台化的安全智能”
4.  践行“安全平铺“将 AI 集成到 DevSecOps 的最佳实践
谢保龙
Thoughtworks 中国区 
DevOps/研发效能咨询业务负责人
拥有15+年软件工程从业经验,目前主要带领团队聚焦于国内大型客户的敏捷、DevOps转型工作以及研发效能相关咨询业务。对敏捷项目管理、研发效能度量与提升、大型企业组织转型等有丰富经验。
待定
待定
平台工程2.0:面向AI构建下一代DevOps平台
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仅仅是在已有的工具中集成AI,以实现工作提效——用AI做代码审查(Code Review),用AI生成测试用例和用户故事。这看似高效,但却忽略了问题的本质。Code Review、用户故事等实践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你只是在用AI更快地完成过去做的任务,那么大概率是用错了方向。
这背后是一个更严峻的挑战:企业曾投入巨资和数年心血构建的工具平台,这些宝贵的数字资产,在AI时代正迅速变成沉重的历史包袱。它们为人类的点击和线性思维而设计,却无法满足AI Agent对机器可读契约、动态执行空间的需求。在旧地基上做“+AI”的表面文章,根本无法支撑起AI这座全新的大厦。我们是该任由这些昂贵资产僵化,还是寻找第三条路?

内容大纲
1. 引言:在现有DevOps实践上+AI不是真正的技术升级
2. 平台为谁而建:AI将成为"头号客户"
3. 从"自动化"到"授权"的理念转变
4. 搭建授权式平台的四大支柱:
    4.1 告别"黄金路径",拥抱"动态策略"
    4.2 API的未来:Agent优先和"工具市场"
    4.3 高级安全:从"护栏"到"隔离舱"
    4.4 深度可观测性:看穿AI的"心思"
5. AI友好度成熟度模型:从L1到L5
6. 给技术领袖的行动指南
 
听众收益
1. 对AI时代DevOps平台演进的深刻理解
    1.1 认识到为什么在现有DevOps实践上简单添加AI不是真正的技术升级
2. 平台工程2.0的核心理念与框架
    2.1 明确AI将成为平台的"头号客户",需要重新思考平台设计方向
    2.2 理解传统自动化平台与下一代授权式平台在核心理念、接口设计、工作流等方面的根本区别
3. 平台AI友好度评估与成熟度提升
    3.1 使用AI友好度成熟度模型(L1-L5),能够准确定位自身平台在AI时代的发展水平,识别出关键差距和瓶颈点,为转型提供明确
          方向和优先级
4. 对未来趋势的前瞻性认识
    4.1 AI演进路径:理解AI从个人Copilot到Team AI再到Company AI的演进路径
    4.2 平台工程发展:认识到平台工程2.0需要支撑软件1.0、2.0和3.0的工程化落地
    4.3 战略方向:明确AI驱动的研发价值流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提前布局以保持竞争力


张乐
腾讯 研发效能及 Al Coding 资深技术专家
目前负责服务数万人的智能化软件工程相关工具平台的设计与研发。前百度工程效率专家、前京东工程效率总监与首席架构师。长期在拥有数万人研发规模的一线互联网公司,负责研发效能提升、研发效能度量体系建设、敏捷与DevOps实践落地及工具平台研发工作。DevOps运动国内早期布道者与推动者。《研发效能宣言》发起人及主要内容起草者。著作:《软件研发效能提升实践》、《软件研发效能权威指南》;译著:《独角兽项目:数字化转型时代的开发传奇》、《价值流动:数字化场景下软件研发效能与业务敏捷的关键》。知识星球“研发效能”主理人。
待定
待定
QETalk闭门会:
DORA 报告启示与人工智能辅助软件研发实践路径研讨
研讨问题:
1.AI与软件研发关键结果之间的关系
2.AI的放大器效应企业中的实际案例
3.AI赋能软件研发的度量指标如何设定
4.DORA的人工智能能力模型解析及案例
5.敏捷与DevOps实践在AI时代如何发挥作用
6.平台工程在AI时代应该如何持续演进
7.知识工程能否成为AI取得实效的基石
8.AI时代工程师应该如何自处与前行
……

关注QECon公众号
关注QECon视频号
议题投稿
lijie@qecon.net
商务合作
151-2264-3988  木子
票务联系
186-4907-7637 胡利利 
媒体合作
135-1619-6409  皮皮
购票咨询
胡利利 18649077637
服务总线
400-183-9980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胡利利 1864907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