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般研发团队要对质效数据进行洞察时,在指标体系建设后,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时间去对指标进行建模以及基于专家的经验开发固定程序进行洞察。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成熟,其能力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涌现出不少优秀的Deep Research产品,如manus.im, OpenManus等,其原理基本都是搜索外网信息-》分析总结-》生成报告。
因此,我们可以将内部的质效数据和效能专家的经验作为输入,让大模型基于自然语言的对话进行自动分析总结并输出质效报告。
虽然基本原理差不多,但做出来的效果可能存在千差万别,如何才能做出更符合质效洞察场景的Deep Research产品呢?
本分享议题就是以上述背景和思考为方向,分享在落地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分享最终效果。
内容大纲
1. 项目背景
1.1 当前质效洞察方式与存在问题
1.2 当前智能化查询数据方式与存在问题
1.3 当前Deep Research方式与存在问题
2. 落地方案
2.1 整体方案(整体实现方案介绍)
2.2 如何生成更准确的SQL(如何提升自然语句转SQL的准确率)
2.3 如何让模型生成的报告更可控(如果提升效能洞察报告的一致性)
2.4 智能体开发经验总结
3. 效果展示(视频展示)
4. 未来展望
4.1 MCP工具支持,扩展成为质效助手
4.2 自学习,自我提升效果(基于用户的输入和反馈,大模型总结经验,提升后续处理效果)
听众收益
1. 可了解到现有基于外网搜索结果进行deep research的一般做法
2. 可了解到基于私数的质效数据如何进行deep research
3. 听众可从实施过程中学习到如何调优效果,测评数据
4. 听从可以从中了解大模型应用落地过程中的经验,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