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场:质效度量:从洞察到智能化
近十年,各个IT企业都在积极的开推进研发数字化,「质效度量」已经成为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环节之一。随着近几年的深入开展,各企业也都遇到了相似的难题,包括:如何建立体系化“研发效能指标体系”?如何让数据有效的诊断出效能问题,驱动研发团队持续提效,实现从度量→洞察的飞跃?在大模型时代,如何进一步引入LLM技术赋能效能度量,实现智能化诊断和辅助决策?本专场会和各质效专家、企业质效负责人共同探索这些问题,并分享实战案例,携手共同驱动质效度量领域的实践效果,逐步从度量到洞察再向智能化演进。
专场出品人:潘老师
QECon质效资深专家
十多年测试领域从业经验,覆盖金融风控、团购O2O、内容生产和消费行业。曾带领团队搭建大前端领域的专项测试工具链,在自动化测试/功耗测试/埋点测试/客户端Mock/云真机/持续集成/质效度量等领域具有丰富的测试开发和管理经验。
刘刚
京东科技 测试架构师
质效无双联合出品人,现任京东科技测试架构师,目前主导部门研发效能和敏捷实践,拥有十多年资深测试开发经验,技术上有丰富的接口自动化、性能、UI 自动化及安全测试经验,并建设优化过多种自动化框架;测试管理上有丰富的测试架构体系建设经验、敏捷测试管理经验及CICD实施经验,主要负责过大型银行项目、电商物流平台、私有云平台、支付平台等系统的综合质量保障工作。常作为受邀演讲嘉宾参加各类技术大会,演讲内容主要涉及研发效能、自动化、敏捷测试、质量管理等方向的技术分享。
待定
待定
基于AI的智能化研发效能度量分析
效能度量在不少企业已经有过比较深入的实践,但如何更有效的进行效能度量分析仍是个棘手问题,再加这两年AI大火,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更好的结合AI提效甚至改革现有的工作方式方法,本次分享会结合自身的一些实践,在效能度量分析上给大家带来一些智能化的实践思路,希望能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内容大纲
1. 传统效能度量分析的痛点
    1.1 指标繁杂,无法关注到重点
    1.2 指标分析容易走偏,容易误入指标陷阱
    1.3 指标度量分析逻辑思路不清晰,团队认可度差
    1.4 指标度量分析因人而异,分析不客观
2. 如何做好效能度量分析
    2.1 理解目标,理清分析逻辑
    2.2 团队共识,重宣贯重引导
    2.3 摆正姿态,认清度量本质
    2.4 持续精进,解决问题为王
3. 拥抱 AI 赋能研发效能度量
    3.1 研发效能度量现状分析
    3.2 AI 在效能度量领域可能的应用场景
    3.3 效能度量的未来看AI
4. 融合 AI 的效能度量分析思路与实践成果
    4.1 分析效能度量痛点,引入AI辅助改进
    4.2 AI 赋能初步实践思路与成果展现

听众收益
研发效能度量已经进入深水区,不少公司在研发效能的推动和实践上都遇到不少棘手问题,本次议题在总结痛点和问题基础上,结合实践给出有益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另外结合AI大趋势,基于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抛砖引玉,给大家带来一些有实际参考落地价值的AI赋能研发效能度量的实践思路和方案。
王欢
东方证券 研发效能负责人
现任东方证券研发效能负责人,同时承担研发管理工具、信息技术合规与风控管理、质控管理等多项工作。在加入东方证券之前,曾任职兴业银行及阿里系等企业,10年+研发流程管理经验,专注于研发效能、质控管理、敏捷和 DevOps 等,始终致力于推动研发流程的创新与优化。
待定
待定
从工具到体系:东方开启研发效能2.0时代
效能的目标并非把度量作为考核工具,而是聚焦研发过程中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推动团队持续改进。而深化效能工作时我们发现,度量只是启动效能体系化推进的引擎,要想建立体系化效能管理,仅做度量还远远不够,它包括效能文化培育、流程优化、规范制定和工具整合等关键环节。所以,效能的提升不是仅靠效能部门能完成的,需要携手规划组、EPG 小组、质控小组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本次分享,聚焦东方在从效能度量到效能体系的探索之路。

内容大纲
1. 度量 开启研发效能1.0时代
    1.1效能系统的建设历程
    1.2度量指标的建立过程
    1.3效能度量的成果及踩过的坑
2. EPG 研发效能持续改进的加速器
    2.1EPG与效能的关系
    2.2东方EPG与效能联合的最佳实践
3. 融合 开启效能体系化建设2.0时代
    3.1 冰山下的效能改进解决方案
    3.2 效能文化建设
          强调度量≠KPI、可视化、交付价值、准入准出
    3.3 融合:发挥合力
          融合组织:敏捷、devops、效能、EPG、质控

听众收益
对于刚开始或正在初步构建效能度量的听众,我们将提供一套全面的建立效能系统的最佳实践指南,并分享避免常见陷阱的策略。对于已经拥有成熟效能系统的听众,本次分享将拓展他们的视野,探讨效能建设的新方向和创新思路,以促进效能体系的持续优化和升级。
任甲林
麦哲思 总经理 
通用软件度量国际联盟中国区主席
麦哲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ISACA授权的CMMI高成熟度主任评估师、CMMI教员,TMMi基金会授权的TMMi主任评估师,通用软件度量国际联盟(COSMIC)中国区主席。1993年开始从事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与研发管理,2005年后专职从事技术与管理咨询,到目前为止为300多家企业提供了咨询与培训服务。出版了研发管理三部曲的专著:《术以载道》、《以道御术》、《数以达理》,博客阅读量超过130万次。
待定
待定
基于Sonar的质量数据分析
1. Sonar检测报告中的度量数据
2. 可以执行的度量分析方法
3. 横向对比分析案例
4. 纵向对比分析案例
5. 分布规律分析案例
6. 因果规律分析案例

议题亮点:
本次演讲通过具体的17个实例,展示了如何将四种统计分析方法灵活应用到Sonar的检查结果分析中,对于如何基于度量数据提升代码内建质量给出很好的指引,听众也可以将这四种统计分析方法推而广之应用到研发效能的其他数据分析中。
关注QECon公众号
议题投稿
lijie@qecon.net
商务合作
151-2264-3988  木子
票务联系
135-2067-8913  郭梦媛
媒体合作
135-1619-6409  皮皮
添加QECon小助手,获取
会议最新资讯
购票咨询
13520678913  郭梦媛
服务总线
400-183-9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