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的时代,软件研发过程本身也需要被数字化。都说数据是金矿,我们需要把研发过程的数据开采出来,提炼出信息,精炼成知识,聚合成智慧。研发效能度量自然成为当下的行业热点,如何有效提取出效能数据、如何建立度量指标体系、如何设计度量分析模型、如何构建效能度量的工具平台、如何形成数据驱动和实验的文化、如何让度量正向牵引效能提升,都是业界关心和持续探索的主题。
专场:数据驱动改进 
专场出品人:张乐 
腾讯研发效能资深技术专家  《研发效能权威指南》主编
多年一线互联网大厂工程效率领域工作经历(百度、京东等)
历任埃森哲、惠普等全球五百强企业资深咨询顾问、技术专家
长期工作在一线,专注于研发效能提升、敏捷与DevOps实践落地、万人研发规模 DevOps 平台设计、研发效能度量体系建设等方向
DevOps 起源国际组织 DevOpsDays 中国区核心组织者
多个国内技术大会联席主席、DevOps/ 研发效能专题出品人
EXIN DevOps 全系列国际认证授权讲师、凤凰项目沙盘授权教练
译著《独角兽项目:数字化时代的开发传奇》,《DevOps最佳实践》

彭晶
平安人寿 测试经理
腾讯:负责过电商、互联网彩票、保险等项目
平安人寿:负责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项目,负责过测试团队的组建、质量保障体系的搭建、自动化测试工具平台建设、研发质效度量体系及度量平台搭建。

擅长领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发质效度量体系建设、自动化工具平台建设
待定
待定
从谈度量“色变”到度量成为日常研发的晴雨表-
平安寿险研发度量体系的落地及应用
突破原有组织架构下的职责定义,重塑新组织架构下质量团队的定位,解决原有研发质效度量欠缺体系、面向考核、不能真正发现问题和推动改进的痛点。
由于原有组织架构下职责定位的局限性,在度量指标的设计、推动及应用上存在很多的问题且成本很高,本文将从
(1)面临的现状:谈’度量’色变,只增工作量,不增质效
(2)改变观念:让度量成为工具,而不是负担
(3)搭建体系:从被动要求的度量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度量
(4)深入应用:能有效发现问题的度量才是好度量
(5)获得认可:度量成为日常研发过程的晴雨表
5个阶段来介绍如何突破对原有度量的固有印象,解决各种角色间的冲突,构建起新的度量体系并真正推动研发质效的提升
通过对平安寿险科技研发质效度量体系落地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思路的介绍,听众可以了解到传统金融公司研发质效度量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包括:
(1)如何建立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有效度量指标体系
(2)如何构建一套指标数据分析、问题挖掘与质效改进的闭环模式
(3)如何搭建质效度量平台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董俊秋
众安国际 质量管理专家
【过往经历】
腾讯 过程改进中心 高级质量管理工程师
中兴 智慧城市 质量管理经理
【具备资质】
CMMI 软件成熟度评估师
Scrum Master 敏捷教练
EPG 过程改进专家
云从业者认证
【涉及行业】
ToB ToC 云产品 金融 医疗 教育 通讯 人工智能

擅长领域:度量分析、质量建模、过程改进、研发效能度量
待定
待定
全面揭秘数字银行的质效提升之路
1. 在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如何平衡质量与效能
2. 为企业人力成本节流提供客观的度量数据参考
精准设计符合企业当前现状的质效度量体系,并通过智能质效管理平台实现自动化质效度量指标扫描,输出健康度质效分析结论并智能推送诊断建议,为团队提供定制化改进方案及后续改进效果评估,从而助力业务线达成质效全面提升的技术目标。
1. 全流程质量体系建设
2. 全链路质效度量指标探索及设计
3. 各业务线数据接入试点运营
4. 智能质效管理平台的搭建思路及落地效果
5. 质效提升成果展示
1. 为企业提供数据驱动质效提升的落地思路;
2. 揭秘智能质效管理平台的搭建全过程;
3. 提供共性智能诊断案例库供企业参考;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程辉
滴滴 Apollo实验平台技术专家
滴滴出行Apollo实验平台技术专家,负责实验平台建设。

擅长领域:开关管理,AB实验,企业效能
待定
待定
滴滴A/B实验平台的探索之路
企业看中成本收益背景下(降本增效),如何将A/B实验的飞轮推动到下一个阶段,如何借助平台能力,解决实验质量,可靠性,提升数据分析效率,助力业务高效看清功能,策略迭代收益
1. A/B实验平台介绍,演进
2. 当前发展阶段的问题,痛点
3. 思考
4. 解决方案:
    4.1 实验接入场景化提效
    4.2 实验可靠性保障
    4.3 数据分析提效
5. 展望
借鉴,少走弯路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兴连博
爱奇艺  高级研发项目管理专家
爱奇艺高级研发项目管理专家,目前主要负责PMO-前向付费项目及团队管理及重点项目管理、研发数据度量平台设计与推广、内部项目经理赋能培训等工作,旨在保障公司级重点项目的顺利交付、企业效能持续提升及优秀经验沉淀与分享等。此前曾就职于华为、爱立信,负责通信设备研发及项目管理工作。

擅长领域:研发数据度量、大型复杂项目管理
待定
待定
爱奇艺研发项目数据度量实践
1. 项目特点不同,针对发版、非发版、专项类项目,效能度量如何落地?
2. 效能度量不能事后诸葛亮,如何提前预警?
3. 针对度量结果,如何制定改进建议,推进闭环?
解决痛点的主要思路:
1. 搭建针对不同类型项目的度量指标,通过统一的中台化度量架构,支持各类项目的数据度量
指标是指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如发版类(APP、插件等)、非发版类(PC前端、各后端服务等)、专项类(跨团队的综合性项目,即有发版也有非发版的项目集),设置的不同度量算法,例如对于需求吞吐率指标来说,发版类指的是排入版本的需求数与期望排入版本的需求数的比值,而非发版类没有排入的概念,这个指标就是指时间段内交付需求与产品需求准备完成的个数的比值,它们的共通之处是都是交付与期望个数的比,但不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同一个指标,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天然会有一些差别,但我们尽可能找到共通点来设计,形成公司标准是在上述指标的基础之上,对多个业务的项目进行这些指标的横向对比,同时也会考虑到它的项目类型,例如需求交付时长指标,在5个业务内对比,3个是发版的,2个是非发版的,那么大家分别的均值是多少,是否有可比性,以及我们希望这个值应该达到多少,形成一个基准,以要求其它业务也按此指标努力。
2. 通过实时预警能力,支持对项目进行中的度量预警,及时发现偏差,纠正并快速调整
通常效能度量是周期性回顾的、置后的,因为数据要在一个时间段内看才有价值,单天的数据波动太大,价值不高,例如按月、按版本来回顾等。这样会导致一个现象,在当月(6月)回头看上个月(5月)的效能数据,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然后设计整改计划,在当月(6月)整改再到下一个月(7月)回顾,如果7月回顾时发现6月确实改进了还好,如果没有,那还要再等一个月,时效性太差了,团队也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
实时预警是支持大家通过配置,指定一个时间段的滚动数据计算,例如可以设置每天向前30天的数据计算,在每天0点生成数据,并设置一个阈值,例如约定从当天向前的30天的如期提测率均值不能低于90%,这些设置完成后,一旦某一个向前30天的如期提测率均值低于了90%,系统会自动预警,提示哪个指标在多长的周期内未达到既定标准,责任人马上可以开展分析,决定是否需要立即纠偏等,而无需等到下个月整体再盘,提高问题解决的时效性。
3. 结合度量报告及按月改进举措,推动量化指标的闭环提升,输送“大脑”进行改进建议制定(规划中)
4. 聚合4大维度的指标,拉通跨业务间横向比对,形成公司级标准
目前的定义是价值、速度、资源、质量
价值重点关注重点需求交付的情况如工作量、是否真正ToC全量交付等
速度重点关注需求交付的时长、吞吐率等
资源重点关注团队投入到产品需求的工作量与团队资源的对比等
质量重点关注团队单位工作量下的BUG数等
1. 效能度量平台如何搭建
2. 对复杂业务的团队,如何兼顾各类项目来制定合理的度量指标
3. 度量闭环的实操应该如何去做,不能只停留在事故报告层面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关注QECon公众号
关注QECon视频号
议题投稿
Speaker@qecon.net    
票务联系
18611377287  马静  
媒体合作
13516196409  皮皮
商务合作
15122643988  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