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特点不同,针对发版、非发版、专项类项目,效能度量如何落地?
2. 效能度量不能事后诸葛亮,如何提前预警?
3. 针对度量结果,如何制定改进建议,推进闭环?
解决痛点的主要思路:
1. 搭建针对不同类型项目的度量指标,通过统一的中台化度量架构,支持各类项目的数据度量
指标是指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如发版类(APP、插件等)、非发版类(PC前端、各后端服务等)、专项类(跨团队的综合性项目,即有发版也有非发版的项目集),设置的不同度量算法,例如对于需求吞吐率指标来说,发版类指的是排入版本的需求数与期望排入版本的需求数的比值,而非发版类没有排入的概念,这个指标就是指时间段内交付需求与产品需求准备完成的个数的比值,它们的共通之处是都是交付与期望个数的比,但不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同一个指标,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天然会有一些差别,但我们尽可能找到共通点来设计,形成公司标准是在上述指标的基础之上,对多个业务的项目进行这些指标的横向对比,同时也会考虑到它的项目类型,例如需求交付时长指标,在5个业务内对比,3个是发版的,2个是非发版的,那么大家分别的均值是多少,是否有可比性,以及我们希望这个值应该达到多少,形成一个基准,以要求其它业务也按此指标努力。
2. 通过实时预警能力,支持对项目进行中的度量预警,及时发现偏差,纠正并快速调整
通常效能度量是周期性回顾的、置后的,因为数据要在一个时间段内看才有价值,单天的数据波动太大,价值不高,例如按月、按版本来回顾等。这样会导致一个现象,在当月(6月)回头看上个月(5月)的效能数据,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然后设计整改计划,在当月(6月)整改再到下一个月(7月)回顾,如果7月回顾时发现6月确实改进了还好,如果没有,那还要再等一个月,时效性太差了,团队也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
实时预警是支持大家通过配置,指定一个时间段的滚动数据计算,例如可以设置每天向前30天的数据计算,在每天0点生成数据,并设置一个阈值,例如约定从当天向前的30天的如期提测率均值不能低于90%,这些设置完成后,一旦某一个向前30天的如期提测率均值低于了90%,系统会自动预警,提示哪个指标在多长的周期内未达到既定标准,责任人马上可以开展分析,决定是否需要立即纠偏等,而无需等到下个月整体再盘,提高问题解决的时效性。
3. 结合度量报告及按月改进举措,推动量化指标的闭环提升,输送“大脑”进行改进建议制定(规划中)
4. 聚合4大维度的指标,拉通跨业务间横向比对,形成公司级标准
目前的定义是价值、速度、资源、质量
价值重点关注重点需求交付的情况如工作量、是否真正ToC全量交付等
速度重点关注需求交付的时长、吞吐率等
资源重点关注团队投入到产品需求的工作量与团队资源的对比等
质量重点关注团队单位工作量下的BUG数等
1. 效能度量平台如何搭建
2. 对复杂业务的团队,如何兼顾各类项目来制定合理的度量指标
3. 度量闭环的实操应该如何去做,不能只停留在事故报告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