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的时代,软件研发过程本身也需要被数字化。都说数据是金矿,我们需要把研发过程的数据开采出来,提炼出信息,精炼成知识,聚合成智慧。研发效能度量自然成为当下的行业热点,如何有效提取出效能数据、如何建立度量指标体系、如何设计度量分析模型、如何构建效能度量的工具平台、如何形成数据驱动和实验的文化、如何让度量正向牵引效能提升,都是业界关心和持续探索的主题。
数据驱动改进专场
专场出品人:张乐
腾讯研发效能资深技术专家 《研发效能权威指南》主编
多年一线互联网大厂工程效率领域工作经历(百度、京东等)
历任埃森哲、惠普等全球五百强企业资深咨询顾问、技术专家
长期工作在一线,专注于研发效能提升、敏捷与DevOps实践落地、万人研发规模 DevOps 平台设计、研发效能度量体系建设等方向
DevOps 起源国际组织 DevOpsDays 中国区核心组织者
多个国内技术大会联席主席、DevOps/ 研发效能专题出品人
EXIN DevOps 全系列国际认证授权讲师、凤凰项目沙盘授权教练
译著《独角兽项目:数字化时代的开发传奇》,《DevOps最佳实践》
咸卫明
华为云  研发效能度量平台
首席架构师
华为云研发效能度量平台负责人,目前主要负责华为云的研发效能度量平台的产品规划、技术架构、体系建设等,构建了华为云一站式的研发效能度量平台,全面支撑华为云质量效能、软件工程可信、安全的度量,实现华为云DevSevOps的研发数字化,基于数据驱动改进支撑华为云研发质量效能的提升、助力华为云业务规模高速增长。毕业后曾就职于阿里巴巴,从事DevSevOps、效能度量等平台工作。

擅长领域:研发效能、研发效能度量平台、大数据平台、数据仓库、AI算法
待定
待定
华为云一站式研发效能度量平台建设和应用实践
华为云万人规模以上的研发,如何对研发的整个端到端生命周期进行研发数字化,如何对软件工程的可信进行评估,如何对研发过程的质量效能进行量化评估,如何辅助质量行管进行数据驱动治理,如何支撑管理层进行数据决策驱动改进,以及在AI时代研发效能度量平台如何建设。
1. 华为云一站式研发效能度量平台建设的背景
2. 华为云一站式研发效能度量平台的能力及技术框架
2.1 华为云DevSecOps质量效能白皮书简
2.2 介绍华为云研发效能度量平台的关键能力,包括企业级驾驶舱、指标库、自定义指标、自定义驾驶舱、第三方集成等
2.3 介绍华为云研发效能度量平台的技术框架,包括大数据计算、统一数据接入框架、统一数据资产中心、低码化的数据应用中台、流批一体的OLAP查询等
3.华为云一站式研发效能度量平台的指标体系建设
3.1 介绍华为云DevSecOps质量效能指标体系三层管理框架
3.2 介绍华为云DevSevOps质量效能指标体系的生命周期管理
4.华为云一站式研发效能度量平台的度量评估模型
4.1 介绍华为云研发质量的成熟度评估模型及实践
4.2 介绍华为云研发效能的成熟度评估模型及实践
4.3 介绍华为云组织的DevSecOps成熟度评估模型及实践
4.4 介绍华为云人员的DevSecOps成熟度评估模型及实践
5.华为云一站式研发效能度量平台的数据驱动运营
5.1 介绍华为云研发效能洞察平台的风险洞察策略机制
5.2 介绍华为云数据驱动运营及持续改进的闭环机制及实践
6.华为云一站式研发效能度量平台在AI领域的探索
6.1 介绍华为云研发效能度量平台在AI领域的实践,包括NL2SQL、异常检测、归因分析
7.华为云一站式研发效能度量平台能力及应用实践展示
7.1 华为云研发效能度量平台关键能力及优秀实践的案例演示
提供研发效能度量平台建设的思路及未来方向的思考,同时可以直接体验使用华为云的研发效能度量平台的云服务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1. 完成了一套资源战略一致性、战役管理一体化、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体系建设,促进组织协同透明,目标聚焦,赋能业务目
    标聚焦辅助决策。
2. 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适合哈啰敏捷管理模式的迭代管理模型取代jira、通过和内部系统协同,解决需求、服务、变更、测试活
    动管理、过程卡点、缺陷追踪等研测一体化的痛点问题,并提升需求的流转效率降低研发操作成本和无效等待时常。
3. 解决了业务MRD和产品PRD的衔接问题,实现了业务MRD、产品PRD、研发变更一体化的协同能力
4. 通过平台支撑软研人力成本的财务分摊、管理层视角的的看板、技术风险运营、组织效能、研发效能核心指标洞察的能
    力,满足各角色不同场景对数据分析的诉求
5. 完成个人工作台的建设,通过任务待办进一步促进需求流转的效率
6. 打通战役、项目、需求、子任务的关联关系,结合极简周报原始工时数据,完成实际资源投入分布数仓,并以此为基础新
    增了多项投入/目标不一致的项目风险告警能力
7. 对接内部研发工具平台如服务端发布系统、前端发布系统、移动端发布系统、谛听、扁鹊、cmdb、测试内部各管理工具平
    台,通过数据拉取、清洗、沉淀为可度量的指标,完成研发过程和质量和效率可量化
8. 通过收集公司指标现状,结合业界标准,制定一份公司统一指标字典和分层定义,统一指标计算口径,在质量部内部对
    齐,逐步成为软研接受的统一口径
9. 开发报表中心,提供丰富的指标配置能力,以及指标下钻分析能力,各团队个人可根据自关心的数据进行面板定义,持续
    关注团队、个人的质量和效率指标变化

实际收益:
1. 沉淀一套资源、战役管理、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平台、赋能组织效能透明化目标,技术支撑建立业务&技术作战大盘,引导业
    产研更聚焦的投入,清晰量化资源投入及目标达成情况,全年可节省400人日的项目管理成本
2. 平台迭代管理能力全方位替代jira,通过打通内部系统,实现需求自动流转,降低不同角色的协同成本,将进入迭代后需求
    平均无效等待时长降低30%,70%的需求或子任务实现自动流转。预计全年可节省1400人日研发操作成本
3. 沉淀各类指标180+、自定义看板560+、自定义图表7500+,预计全年可节省1000+人日数据统计成本,通过数据推进组织
    持续进行流程优化,效率提升。寻找效能/流程的瓶颈点持续改进
高明国
哈啰出行 工程效能负责人 高级后台开发专家
哈啰出行,工程效能负责人/测试架构团队负责人/高级后端开发专家,目前主要负责哈啰出行的业产研一站式研发协同平台的开发推进(覆盖组织效能、战役管理、项目管理、敏捷管理、测试管理、发布管理、研发洞察等)、效能分层度量体系的建设、故障演练的工程实现、全链路压测技术工程实现、一站式低代码的自动化平台开发推进、低代码造数平台的开发与推进等。同时作为测试架构负责人参与哈啰技术的架构团队、技术风险团队,负责哈啰生产故障管理规范的制定推进,技术风险治理、架构治理等工作。
待定
待定
哈啰一站式研发效能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1. 研发资源投入无法与组织目标关联,无法量化资源投入及目标达成情况。缺少一套资源战略一致性、战役管理一体化、项
    目管理的数字化体系
2. 研发流程缺乏治理,流程较复杂,整个产研无法使用统一规范,研发过程效率数据无法量化。消息触达不完善,跨组协同
    效率低下。内部系统杂乱,无法协同,信息孤岛较多
3. 业务和产品联动脱节、线下完成MRD到PRD的转换成本高,业务无法及时获取产品PRD的迭代进展
4. 缺少一套从目标管理、项目、需求、迭代、发布、线上问题回溯、过程度量的一体化平台
5. 研发过程的质量和效率无法量化,各团队无法通过数据持续运营,持续改进
6. 研发过程产生的数据散落在各系统,数据收集成本高,难度大,各个系统的业务线维度不同,无法统一分层去量化分析
7. 组织内各项指标缺乏统一管理,本身存在同样的指标计算口径不统一现象,加之各自通过手工拉取计算的数据,数据准确
    性和一致性存在风险
通过建立组织目标、战役、子战役、项目、需求、迭代、变更、交付的模型,通过一站式平台实现不同角色、不同部门的协同,提升价值交付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标准化的敏捷流程沉淀过程数据,实现精益组织效率和质量的持续运营
通过哈啰的1000+研发团队的推进和实际落地结果启示遇到类似困境的团队进行改变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近年来,泰康科技在大健康战略的引领下,业务多元化发展呈现出白热化趋势,线上线下紧密结合,支付端和服务端紧密联系;同时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催化技术的频繁迭代;此外在行业内数字化发展浪潮的冲击下,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在监管、合规、安全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些内外因素的叠加影响之下,业务对于科技的要求已从之前的快速交付,到提供又快又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随着泰康科技结束跑马圈地式的发展,进入精细化管理和运营阶段,尤其在后疫情时代,面临降本增效的压力,业务对科技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多快好省
科技团队要突破现在的发展困局,依靠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体系有策略的推进,数字驱动的科技质量体系在这个阶段顺势而生,在经历了破冰破局、建章建制,进入做深做实的发展阶段,通过数字化质量洞察,建立计划-测量-分析-改进闭环,聚焦业务场景和用户痛点,点面结合推进过程改进
苏梦
泰康保险  高级质量管理专家
PMP,ACSM
历经9年 IBM&Oracle研发及项目管理实战锤炼
2019年踏上泰康科技这片沃土,从专业化、数字化的测试管理建设拓展到规范化、体系化的研发全流程质量管理建设,0-1初步建立了泰康IT质量管理体系和团队

擅长领域:测试、项目管理、研发质量管理、敏捷及精益转型
待定
待定
研发质量洞察驱动端到端持续改进
通过研发端到端全链路质量洞察,从“发现问题”向“解决问题”拓展,建立“计划->测量->分析->改进”的持续改进闭环,实时诊断,定期体检,挖掘根因,对症下药,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1. 以平台化质量洞察为抓手,通过指标趋势、对比自动风险预警、基于DevOps的研发过程规范性扫描、共性线上及线下问题标签化分析,固化全员研发规范意识;
2. 从需求、开发、测试、发布、运维多方面建立数据驱动的质效评估体系,为管理层、团队leader一线员工提供不同视角的数据分析,辅助研发质量改进
3. 通过“零缺陷”过程管理方法建立项目复盘、版本复盘、需求复盘,覆盖科技团队各类研发模式和精益敏捷交付模式,回溯重点需求的过程细节,预防先行,力争“一次做对”
4. 通过现状盘点,找出瓶颈环节,挖掘痛中之痛,制定改进方案,拉齐认知通晒,逐步优化改善,持续跟踪闭环
5. 建立研发质量洞察平台,涵盖质量文化建设、资产库、基于指标的数据分析及预警,复盘优化措施状态跟踪及在线统计
1. 数字化质量洞察闭环
2.数据驱动的全链路研发过程改进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关注QECon公众号
关注QECon视频号
议题投稿
Speaker@qecon.net    
票务联系
18611377287  马静  
媒体合作
13516196409  皮皮
商务合作
15122643988  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