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自动驾驶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IT产业正在发生各种巨大变化,IT人要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比如,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后半场,大幅提升APP的开发效率和质量?如何应对AI与DevOps融合带来的新运维模式?如何通过仿真测试确保自动驾驶安全?本专场会以“实践”为目标,以“实用”为指引,从多个维度剖析应对这三个问题的方法,助力从业者应对当下,跑赢未来。
机械工业出版社专场 :热门产业高效实践
专场出品人:孙海亮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 资深编辑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高级策划编辑,专业从事IT类图书策划出版近15年,参与过500余种图书的出版工作,在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及互联网+领域有丰富的图书策划经验。
刘俊启
百度 资深研发工程师
百度 2010年-今
百度搜索App,百度语音助手App,百度浏览器App等多个iOS平台App的从无到有的架构设计,技术梯队的搭建。从2010年开始参与百度App iOS相关研发工作,现主要工作在架构和落地页体验方向,负责了多次的搜索业务的架构改进,包括搜索增强框架、统一浏览框架、增强浏览框架,搜索业务输出矩阵App研发提效等项目。

擅长领域:App架构治理、搜索落地页体验优化、研发质效提升
待定
待定
多矩阵App定制/复用实现高效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百度App及矩阵App的研发方式,使用以百度App为主线研发的多矩阵App复用方式,主线版本双周迭代,矩阵App按需从主线拉取应的版本源码、资源及组件,基于该基础之上进行功能的裁剪及差异化的功能定制。
2020年度,百度App极速版,客户端单次同步百度App的时间为月级别,主要的时间在解决代码冲突问题,编译问题和功能测试。
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1. 在于搜索业务历史悠久,线上运行了10年的搜索端技术架构历史包袱较重,搜索业务主仓库与业务的耦合比较大,约有
80%的搜索相关的业务需要改动搜索主仓库。
2. 矩阵App中的功能裁剪和主线没有同步,组件的定义及标准化层面不统一,主线App和矩阵App并行研发迭代,功能的裁剪
及定制汲及到的相关逻辑处理于易变的状态。
主要问题思考:
1. 功能复用方式的思考:和传统的App中引入SDK复用的方式不同,单一App研发,矩阵App功能复用,算是一种全新的研发
模式,相当是于是App一体化复用输出。
2. 矩阵App不仅要复用,且还需要裁剪,及差异化的定制。如何低成本的裁剪和定制也是架构设计需要考虑的点。
3. 矩阵App功能裁剪,一些功能在矩阵App中不存在,搜索结果页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端进行适配,避免一些功能因在矩阵
App中补裁剪,而导致无法调起。
主要方案思路
1. 实现变体发布模型:相当于是一个App,可以以不同的的变体进行发布,基于该模型,可以实现矩阵App快速的裁剪功能
2. 业务分级:确定搜索业务的最小集,最小集不可裁剪,其它功能可裁剪。
3. 模块划分:使用业务组件化的方式进行模块的功能拆分,这样矩阵App可以快速的裁剪,和只开部分组件的源码实现定制。
4. 结果页和落地页中的功能拆分,事件标准化,统一管理,以插件的方式注册及裁剪。
5. 技术实现:实现容器化,插件化管理机制,实现功能模块动态调用能力,实现端云通路。
6. 
防劣化:组件的拆分标准化,可裁剪的流程标准化,组件+负责人明确。
收益:
1. 矩阵App单次同步主线App的耗时,下降了70+%,从月级到周级。
2. 
搜索侧并行代码提交效率提升:搜索主仓库单版本代码提交等待时间优化了10+小时,所有需求代码提交等待时长控制在5
个小时内。
3. 矩阵App同步主线App时,可立即裁剪的组件40+,超过90%。
1. 变体发布的思路及技术实现
2. 业务组件化的优势
3. 面向接口编程与功能裁剪及定制的关系
4. 端云一体化输出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韩锋
北京思斐软件  联合创始人
SphereEx 联合创始人,CCIA(中国计算机协会)常务理事,前Oracle ACE,腾讯TVP,阿里云MVP,dbaplus等多家社群联合创始人或专家团成员。有着丰富的一线数据库架构、软件研发、产品设计、团队管理经验。曾担任多家公司首席DBA、数据库架构师等职。在云、电商、互金、互联网、银行等行业均有涉猎,精通多种关系型数据库,对NoSQL及大数据相关技术也有涉足,实践经验丰富。曾著有数据库相关著作。
待定
待定
数据库弹性设计与性能优化
  1. 1. 弹性伸缩是如今应用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特性。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面对大量数据的时候,通常需要增加硬件资源或
  2.    者对数据进行分区来扩展其规模。但是,这种方式在分布式数据库场景下已经不再适用。
    2. 数据库优化无从下手,缺乏章法。数据库优化涉及的知识很多,影响的范围也很大,很多人的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不敢 
  3.    下手。
  1. 1. 数据库弹性设计与实践
        1.1 数据分片设计
        1.2 分布式数据库实践
        1.3 云数据库实践
    2. 数据库性能优化
        2.1 数据库优化方法论
        2.2 硬件发展与性能优化
  2.     2.3 数据库对象结构优化
        2.4 数据库语句优化
  1. 1. 掌握数据库弹性设计的方法和实践
    2. 掌握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方法
    3. 学习分布式数据、云数据库的实践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孙健宁
前国汽智联 仿真测试总监
硕士,中级工程师,多年从事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相关工作,熟悉软硬件仿真测试流程、方法和工具链,负责和参与多个横纵向项目中仿真测试内容。曾任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仿真建模工程师、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仿真测试业务线总监,目前在一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担任仿真测试负责人。

擅长领域: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包括SIL/HIL(软件在环和硬件在环测试)的工具链构建、测试流程、场景库建设和测试评价等。
待定
待定
用仿真测试提升自动驾驶安全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和应用,人们逐渐发现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并不成熟,因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不足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危害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综合利用各种测试手段的特点,采用包含模拟仿真测试、封闭场地测试和实际道路测试等手段在内的“多支柱”方法对自动驾驶系统进行测试,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如何发挥仿真测试的长处、如何进行仿真测试,是一个需要明确的内容。
1. 自动驾驶分为L0~L5不同等级,现在主流是L2和L4(介绍不同分级)
2. L2和L4的测试有很大的不同,L4需要的测试里程/测试场景数量更多,目前需要综合采用“三支柱”方法(具体介绍三支柱,
即实车测试、场地测试、仿真测试的内容和优劣对比)
3. 仿真测试的不同手段(即不同的在环测试,MIL/SIL/HIL/DIL/VIL)
4. 以SIL为例说明仿真测试的工具链构成、不同备选工具的对比和开发流程
5. 一个可用的SIL工具和测试流程(基于开源软件CARLA)
6. 测试场景库的来源和构建方法
1. 得知仿真测试如何用于自动驾驶测试及其与其他测试手段的关系
2. 仿真测试的构建方法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关注QECon公众号
关注QECon视频号
议题投稿
Speaker@qecon.net    
票务联系
18611377287  马静  
媒体合作
13516196409  皮皮
商务合作
15122643988  木子